一是管理制度標準化,確保責任落實到位。健全完善學校食堂管理制度,強化制度的“廢、改、立”,進一步落實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、教育部門日常管理責任,織密筑牢保障食品安全的制度防線。建立健全《食品進貨查驗記錄管理制度》《食品留樣管理制度》《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管理制度》《餐廚廢棄物管理制度》等18項制度。針對校園周邊食品安全,制定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制度》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追溯制度》等4項制度,將學校食品安全的制度“籠子”越扎越牢。
二是硬件支撐標準化,確保設施配置到位。對標落實《阿壩州學校食堂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》,對學校食堂的選址、墻壁地面、操作間、布局、面積等20項硬件標準作出具體要求。根據食堂功能分區、操作流程要求,督促學校配備完善了符合規定的消毒、留樣、防塵以及廢水處理等設施設備,推動學校食堂硬件建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同時,針對部分學校食堂布局不合理、設施設備較為陳舊等問題,深入學校開展幫扶指導工作,通過規劃功能布局、審核設計圖紙、加強溝通協調等措施,助推其硬件建設提檔升級,從源頭上消除了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隱患。
三是監督檢查標準化,確保履職盡責到位。在全力推進日常監管的同時,抓實抓牢關鍵節點監管,組織開展春秋季學校食堂專項檢查,大力整治學校及托幼機構食堂、校園及周邊“五毛食品”等問題,做到全覆蓋、無死角。今年以來,立案查處案件3件,罰沒金額3萬余元。推動學校食堂量化分級提檔升級,在學校食堂集中開展量化分級“滅C”行動,目前全州B級以上學校食堂已達179家。落實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的實施意見,扎實推進學校食堂“明廚亮灶”工程,推廣“互聯網+明廚亮灶”建設試點經驗,將學校食堂的操作間、洗消間等關鍵部位“透明化”,使“食堂后廚”成為看得見的“陽光廚房”。目前全州學校食堂“明廚亮灶”完成率達到95%。
四是風險防控標準化,確保排查整治到位。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食品藥品重大風險攻堅戰,堅持目標導向、問題導向,全面細化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計劃,建立健全工作督查、問題跟蹤、問責問效三項措施,全覆蓋開展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,確保不留盲區和死角。組織專題風險研判例會1次,梳理化解風險隱患共計30余起。抓好責任落實,務實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治理督查工作,由分管領導帶隊,分為4個督查組,通過召開座談會、聽取匯報、檢查資料等形式,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等重點部位風險隱患治理工作進行督查,確保工作務實推進。(阿壩州食藥監局)